懂商网
搜索
首页 > 商业聚焦 >正文

共话全球航空新蓝图 北外滩航运航空论坛发布多项成果

中国青年报   |  记者 张真齐
2025-10-23 09:38:34

10月19日上午,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在上海世界会客厅开幕。

北外滩航运航空论坛期间,东航与上海机场联合呈现“航空+文旅”创新成果,通过沉浸式场景展示科技赋能出行的最新实践。

  10月19日上午,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在上海世界会客厅开幕。今年论坛主题为“协作共促全球航运可持续发展”,论坛包括开幕式暨国际绿色航运主论坛、国际海运论坛和国际航空论坛,以及4个分论坛和10余个特色活动。

  当日下午,以“创新领航 智链未来——科技赋能全球航空新格局”为主题的2025北外滩国际航空论坛也如期举办,论坛汇聚近300名全球航空领域的政企代表、专家学者等,共同探讨新时代航空发展新趋势、新路径。

  “上海始终把航空业摆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突出位置,上海航空运输指标位居世界前列。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航空业正站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路口,上海国际航空枢纽迎来了能级提升的关键时期。”上海市副市长张小宏在致辞中说。

  按照规划,上海将以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为目标,以创新引领、以科技赋能,通过持续提升枢纽能级、携手搭建空中桥梁、打造服务新体验、加快数字绿色转型等举措,推动航空运输高质量发展,为全球开放合作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中国民航局副局长韩钧持同样的观点。他表示,从中国民航的实践来看,数链、智能、绿色将让民航发展更具协同性、穿透力和可持续性。

  “我们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民航发展的战略支撑,推动智慧民航建设从‘技术探索’迈向‘价值创造’新阶段。民航‘智链’实践,正在链通技术要素、链合产业生态、链接全球合作3个维度构建全新生态,为全球航空新格局注入新动能。我们要谋划和紧盯智慧民航建设、低空经济、可持续航空燃料3个民航领域新质生产力赛道,从生产力布局上加快推动行业数智化、绿色化转型。”韩钧补充说。

  毫无疑问,在全球民航业数字化、智能化与绿色化转型的背景下,以创新驱动发展、以科技“智链”未来已成为行业共识。在论坛主旨演讲环节,来自复旦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法荷航集团、哈马德国际机场、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等的国内外专家,围绕“物理链”与“技术链”两大维度,深入解析全球航网建设的实践路径与未来方向。

  当前,“航空+商旅文体展”构建起“立体服务新生态”。在圆桌论坛环节中,上海机场、中外文化和旅游交流中心、中体产业集团、上海博物馆协会、上海久事集团等单位嘉宾齐聚一堂,以“翱翔长三角,融合新未来:‘航空+商旅文体展’新业态驱动航运中心建设”为主题,共同探讨业态创新实践,为“航空+”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紧扣论坛主题,本届论坛设置了数字智能与航空文旅融合互动展示环节,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航”)与上海机场联合呈现“航空+文旅”创新成果,通过沉浸式场景展示科技赋能出行的最新实践。

  记者了解到,现场引入多项智慧体验,东航展示“空中丝路”航线网络的数字化可视图景,并发布“数字人-多智能体”建设成果,包括数字客服“东东”和实体机器人“小东”等系列数字人,生动展现AI与航空服务的深度融合。

  论坛期间,东航正式向全球旅客推出与中外文化和旅游交流中心、久事集团三方联合打造的东航“China Pass卡”。卡内创新整合多重专属权益体系,航空服务方面包含东航机票满减优惠券、机上Wi-Fi体验权益、“空港通”便捷服务及浦东过境旅客免费半日游等特色项目。东航将通过全球营销网点向入境旅客发放“China Pass卡”。按照规划,未来东航“China Pass卡”权益将继续扩展全国景点、酒店、商圈等更多应用场景,打造万亿级入境消费生态圈。

  东航还与上海机场联合发布“丝路脉动·航路交响”主题文创,包含丝绸、瓷器及论坛纪念徽章。纪念徽章内置NFC芯片,轻触手机可回顾历届论坛精彩瞬间,打造“可佩戴的数字档案馆”,以文化载体传递航空与文明交融的内涵。

  论坛热度还延伸至万米高空。东航将在近400个抵达上海的航班上推出北外滩国际航空论坛主题航班,在互动中让北外滩论坛的价值理念被更多人所了解和接受。值得关注的是,在10月17日米兰飞往上海的MU244航班上,东航携手上海City News Service共同打造主题航班。客舱内精心设计的沉浸式展示与互动体验,让全球旅客在万米高空直观感受上海的蓬勃活力与文化魅力,使这趟飞行成为一扇流动的“城市之窗”。

  在10月19日上午的开幕式上,东航《打造寰宇航空走廊》和上海机场《打造“沪来沪往·适易中转”国际航空枢纽品牌》作为枢纽聚能成果发布。在当天下午的航空论坛成果发布环节,中国东航副总经理万庆朝代表东航发布《东航全球客货运航网建设成果》。

  万庆朝介绍说,东航始终将自身发展深度融入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助力浦东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与货邮吞吐量全国双第一。在航网建设上,2024年以来新开23条中远程国际航线,通达共建“一带一路”国家21个、通航点36个。今年年底首开“上海-新西兰-阿根廷”航线后,东航将成为中国境内通航六大洲、国际通航点第一的航空公司。

  通过创新协作,东航还设立虹桥枢纽空铁联运中心、异地城市航站楼,构建长三角空地一体化出行网络。统计数据显示,在提升枢纽中转功能方面,2024年,东航在浦东机场完成国际中转旅客835.8万人次,占机场总量的80.9%;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至479.5万人次,同比增长26.8%,成为推动浦东枢纽国际中转量快速增长的关键力量。

  随后,上海机场集团副总裁赵海波代表上海机场发布《沪来沪往,适易中转——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的上海实践》成果。这一品牌兼具枢纽定位和上海特色,聚焦“产品+服务+效率”综合转型升级,形成“三客三货”六大产品和“四适四易”八大服务,实现“国内+国际”“空空+空地”“浦东+虹桥”“客运+货运”全业务类型、全服务链条中转能级提升,持续提升旅客体验度、舒适度、满意度,全力打造世界级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

  “5年来,东航和上海机场集团双方同题共答、携手并进,推动上海成为中国最大航空枢纽,东航成为国际(地区)通航点最多的国内航空公司。”中国东航董事长王志清总结说,面向未来,民航业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向“新”而行、向“高”攀登,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做好空间的“连接”、技术的“链接”、产业的“对接”,以创新引领行业发展,以科技赋能行业发展,以开放合作共筑美好未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真齐 来源:中国青年报

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