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6日至18日,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WICV)在北京亦庄举办。本届大会共有来自全球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8000多名代表参会,共吸引超过2100万人次在线观看。
作为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载体,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智能网联汽车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近日闭幕的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WICV)上,来自全球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8000多名代表齐聚一堂,剖析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战略转型的关键抓手,重点勾勒AI人工智能赋能下的发展路径,以及为全球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据了解,本次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共同承办。大会历时3天,举办3场全体大会,3场特色活动,6场主题论坛,5场同期边会,共17场重要活动,共吸引超过2100万人次在线观看。
作为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跨领域技术融合的“超级载体”,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舞台。在2025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为“关键词”,不少地方都涌动着一股向新发展的产业热潮。
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所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完整体系,技术水平和推广规模均位居世界前列。
李乐成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巡展、调研时表示,当前,全球智能网联汽车正处于提高技术成熟度、迈向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希望各企业加强全产业链协同,深化人工智能与汽车产业融合创新,加强大模型、AI芯片、线控底盘等技术攻关,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李乐成强调说,要协同推进标准制定,围绕汽车应用生态各环节,坚持安全为先、质量第一,综合运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形式,把最新技术成果尽快转化为标准。要自觉抵制非理性竞争,加强行业自律,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据了解,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十大成果》,为产业发展明晰规范化路径、为安全监管构筑坚实屏障。
在政策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郭守刚以《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政策体系及实践分享》为题作报告。他表示,我国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在政策、标准等方面推出系列支持措施,助力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在技术创新、政策法规标准、产业化应用,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球汽车产业智能化、网联化转型步伐加快,作为积极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北京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加务实的举措,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持续打造‘创新友好、场景丰富、政策开放’的产业生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协同与融合创新。”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总结了本次大会取得的成果。
据了解,本次大会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网络技术路线图(2025-2030)》《汽车行业可信数据空间研究报告》等系列成果,系统总结产业发展成效,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同时,大会举行了“十城十车”交管信息服务规模上车应用合作签约,推动“十城十车”向“强化数据质量,服务量产商用”的新目标迈进。此外,“车路云一体化”中外车企协同开发测试行动(2026)在会议期间启动,致力于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车路云一体化”技术向量产车型应用。
正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所说,当前,智能网联汽车正迈向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但仍面临关键技术待突破、标准法规需完善等挑战。他表示,希望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深入研讨技术趋势与发展路径,凝聚产业共识,携手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主办方相关负责人透露,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将继续发挥平台作用,联通全球政企和行业资源,汇集各方经验和智慧,持续加强跨领域、跨行业、跨国界的合作,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促进全球产业合作共赢发展。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真齐 来源:中国青年报
2100万人次围观智能网联汽车新亮点 2025WICV奏响创新“协奏曲”
作为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载体,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智能网联汽车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10月16日至18日,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WICV)在北京亦庄举办。本届大会共有来自全球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8000多名代表参会,共吸引超过2100万人次在线观看。
作为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载体,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智能网联汽车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近日闭幕的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WICV)上,来自全球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8000多名代表齐聚一堂,剖析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战略转型的关键抓手,重点勾勒AI人工智能赋能下的发展路径,以及为全球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据了解,本次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共同承办。大会历时3天,举办3场全体大会,3场特色活动,6场主题论坛,5场同期边会,共17场重要活动,共吸引超过2100万人次在线观看。
作为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跨领域技术融合的“超级载体”,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舞台。在2025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为“关键词”,不少地方都涌动着一股向新发展的产业热潮。
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所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完整体系,技术水平和推广规模均位居世界前列。
李乐成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巡展、调研时表示,当前,全球智能网联汽车正处于提高技术成熟度、迈向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希望各企业加强全产业链协同,深化人工智能与汽车产业融合创新,加强大模型、AI芯片、线控底盘等技术攻关,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李乐成强调说,要协同推进标准制定,围绕汽车应用生态各环节,坚持安全为先、质量第一,综合运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形式,把最新技术成果尽快转化为标准。要自觉抵制非理性竞争,加强行业自律,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据了解,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十大成果》,为产业发展明晰规范化路径、为安全监管构筑坚实屏障。
在政策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郭守刚以《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政策体系及实践分享》为题作报告。他表示,我国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在政策、标准等方面推出系列支持措施,助力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在技术创新、政策法规标准、产业化应用,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球汽车产业智能化、网联化转型步伐加快,作为积极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北京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加务实的举措,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持续打造‘创新友好、场景丰富、政策开放’的产业生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协同与融合创新。”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总结了本次大会取得的成果。
据了解,本次大会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网络技术路线图(2025-2030)》《汽车行业可信数据空间研究报告》等系列成果,系统总结产业发展成效,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同时,大会举行了“十城十车”交管信息服务规模上车应用合作签约,推动“十城十车”向“强化数据质量,服务量产商用”的新目标迈进。此外,“车路云一体化”中外车企协同开发测试行动(2026)在会议期间启动,致力于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车路云一体化”技术向量产车型应用。
正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所说,当前,智能网联汽车正迈向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但仍面临关键技术待突破、标准法规需完善等挑战。他表示,希望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深入研讨技术趋势与发展路径,凝聚产业共识,携手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主办方相关负责人透露,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将继续发挥平台作用,联通全球政企和行业资源,汇集各方经验和智慧,持续加强跨领域、跨行业、跨国界的合作,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促进全球产业合作共赢发展。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真齐 来源:中国青年报
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