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作市明仁天然药物有限责任公司工人在生产苏打水。刘金元 摄
工业、农业、文旅产业,是焦作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阵地。近日召开的焦作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暨重点项目推进会上,焦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农业农村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出了清晰、具体的谋划举措。
工业是焦作城市基因,是立市之本。
焦作将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壮大,加快培育“3+13+N”重点产业链群,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围绕“3+13+N”链群培育,推进食品、化工、铝工业等产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促进“老树发新芽”。提升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支撑能力,开辟空天信息、前沿新材料、氢能与新型储能等新赛道,着力让“小苗成大树”,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具有焦作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努力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积极开发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稳步推进河南省氟基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引导企业从单纯生产产品转向提供“产品+服务”“制造+服务”,不断延伸和提升价值链。
抓好智改数转赋能,“一企一策”制定转型方案,确保年底前实现诊断服务和重点行业企业智能应用场景“两个全覆盖”。开展“智能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的梯度式改造,建设一批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智能制造标杆。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打造“一转带三化”升级版。
农业
着力构建“4+8”农业产业体系
现代化农业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物质基础和发展根基。
焦作将聚焦建设粮食、畜禽、饮品调味品、乡土特色产业四大农业产业集群,加快打造小麦、玉米、“两牛”、家禽、饮品、调味品、怀药、乡村服饰加工贸易8条重点产业链,着力构建“4+8”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从种植养殖环节,向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品牌营销拓展,培育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乡村富民产业体系。
坚持“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发展路径,推动每个县(市)重点培育1个强县农业主导产业、1—3个富民特色产业,持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深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与龙头企业壮大行动,以189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支持企业通过强强联合、链式重组、资源整合等方式发展壮大,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引领力、产业带动力的“链主”企业与重点骨干企业,形成“龙头引领、梯队跟进、协同发展”的优质企业雁阵格局,带动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围绕松花蛋、绞胎瓷、小麦种子、四大怀药等特色产品,打造一批“珍稀牌”“工艺牌”“文化牌”乡土特色品牌,以品牌建设引领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增强农业产业的市场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
文旅
形成“3+6”现代文旅产业链群发展格局
焦作将深入实施文旅资源“穿珠成链”三年行动,做大做强山水观光休闲、太极文化、乡村旅游3条优势产业链,积极发展康养旅居、文商体旅、文博旅游、视听演艺、数字文旅及文创、陶瓷文化6条潜力产业链,形成“3+6”现代文旅产业链群发展格局,努力把文旅产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坚持板块化突破,提升发展能级。城区板块,发展音乐演艺、夜间经济、文化体验、特色餐饮等新业态,提升中心城区旅游集聚和辐射功能。景区板块,推进“景区焕新”与“文化润景”工程,争创一批高等级旅游景区、度假区。街区板块,优化文商旅街区业态,培育特色消费场景,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文旅消费集聚区。县区板块,发展差异化文旅经济,培育文旅产业强县,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坚持融合化发展,拓展产业边界。推动文旅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研学旅游、康养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等业态,精心打造“焦作美食”“焦作礼物”“焦作美宿”等特色品牌,加快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加快发展智慧旅游,推出更多沉浸式、互动式消费新场景。
(本报记者 成安林整理)
建体系 汇合力
近日召开的焦作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暨重点项目推进会上,焦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农业农村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出了清晰、具体的谋划举措。
焦作市明仁天然药物有限责任公司工人在生产苏打水。刘金元 摄
工业、农业、文旅产业,是焦作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阵地。近日召开的焦作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暨重点项目推进会上,焦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农业农村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出了清晰、具体的谋划举措。
工业是焦作城市基因,是立市之本。
焦作将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壮大,加快培育“3+13+N”重点产业链群,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围绕“3+13+N”链群培育,推进食品、化工、铝工业等产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促进“老树发新芽”。提升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支撑能力,开辟空天信息、前沿新材料、氢能与新型储能等新赛道,着力让“小苗成大树”,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具有焦作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努力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积极开发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稳步推进河南省氟基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引导企业从单纯生产产品转向提供“产品+服务”“制造+服务”,不断延伸和提升价值链。
抓好智改数转赋能,“一企一策”制定转型方案,确保年底前实现诊断服务和重点行业企业智能应用场景“两个全覆盖”。开展“智能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的梯度式改造,建设一批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智能制造标杆。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打造“一转带三化”升级版。
农业
着力构建“4+8”农业产业体系
现代化农业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物质基础和发展根基。
焦作将聚焦建设粮食、畜禽、饮品调味品、乡土特色产业四大农业产业集群,加快打造小麦、玉米、“两牛”、家禽、饮品、调味品、怀药、乡村服饰加工贸易8条重点产业链,着力构建“4+8”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从种植养殖环节,向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品牌营销拓展,培育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乡村富民产业体系。
坚持“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发展路径,推动每个县(市)重点培育1个强县农业主导产业、1—3个富民特色产业,持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深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与龙头企业壮大行动,以189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支持企业通过强强联合、链式重组、资源整合等方式发展壮大,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引领力、产业带动力的“链主”企业与重点骨干企业,形成“龙头引领、梯队跟进、协同发展”的优质企业雁阵格局,带动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围绕松花蛋、绞胎瓷、小麦种子、四大怀药等特色产品,打造一批“珍稀牌”“工艺牌”“文化牌”乡土特色品牌,以品牌建设引领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增强农业产业的市场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
文旅
形成“3+6”现代文旅产业链群发展格局
焦作将深入实施文旅资源“穿珠成链”三年行动,做大做强山水观光休闲、太极文化、乡村旅游3条优势产业链,积极发展康养旅居、文商体旅、文博旅游、视听演艺、数字文旅及文创、陶瓷文化6条潜力产业链,形成“3+6”现代文旅产业链群发展格局,努力把文旅产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坚持板块化突破,提升发展能级。城区板块,发展音乐演艺、夜间经济、文化体验、特色餐饮等新业态,提升中心城区旅游集聚和辐射功能。景区板块,推进“景区焕新”与“文化润景”工程,争创一批高等级旅游景区、度假区。街区板块,优化文商旅街区业态,培育特色消费场景,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文旅消费集聚区。县区板块,发展差异化文旅经济,培育文旅产业强县,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坚持融合化发展,拓展产业边界。推动文旅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研学旅游、康养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等业态,精心打造“焦作美食”“焦作礼物”“焦作美宿”等特色品牌,加快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加快发展智慧旅游,推出更多沉浸式、互动式消费新场景。
(本报记者 成安林整理)
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