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商网
搜索
首页 > 商业聚焦 >正文

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蓝图绘就千般景 踔厉奋发万象新

河南日报   |  刘婕
2025-10-14 10:28:03

今年以来,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在产业转型、民生改善、治理效能等领域迈出坚实步伐。

位于示范区石佛寺的鱼菜共生项目,实现水产养殖与蔬菜种植的生态共生。

  □刘婕

  新兴动能强劲集聚,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幸福指数稳步攀升……今年以来,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在产业转型、民生改善、治理效能等领域迈出坚实步伐,一幅活力迸发、社会瞩目、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图景正在这里生动展现。

  立足于这样坚实的基础,示范区以实干担当积极服务并融入新发展格局。该区以省委、市委战略部署为指引,聚焦“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锚定“十个聚焦”目标任务,紧扣“两支持两反对”工作要求,积极服务并融入新发展格局,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发展局面。

  产业跃迁,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产城融合是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的关键路径。示范区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扎实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以电子电器、镁基新材料为主的产业体系聚势成型。镁和科技年产6000吨高性能镁合金板带箔项目,入驻镁基新材料产业园,热轧线正在试车,液压系统正在维修,预计10月底投产;温轧线液压系统正在调试,电控系统正在改造,预计11月底投产;箔轧线正在开展设备采购工作。全力推动诚迈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信创产业创新中心等项目签约落地。

  聚焦产业发展。示范区今年以来共列入省市重点项目4个,总投资1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3亿元。17家重点企业协同共链发展,梦之源等重点企业持续做大做强,精密组件、智能商显等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品牌辨识度显著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

  坚持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示范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持续壮大产业集群。支持富联科技、耕德电子扩产增效并向终端产品延伸,新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2家,落地耕德电子华为(鹤壁)镁合金结构件生产加工、潇铖科技精密结构件生产加工等亿元以上项目。围绕金属镁产业,聚焦镁板应用、半固态挤压铸造、医用镁材料三大方向,结合企业实际实施“一企一策”精准扶持,助力头部企业持续成长;同时强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加强与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合作,搭建产学研平台,共同推进新产品研发与关键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民生暖政,绘就幸福生活新图景

  示范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辖区群众。

  为建设美丽宜居城市,示范区扎实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完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二期、富春江路支线等26项绿化、市政设施及道路工程,城市综合功能持续增强。严格对标“十有城市”建设标准,全面加强市容环境和城市秩序精细化管理,积极推进绿道建设、公园游园绿化及精品园林景观塑造,推动全域绿化品质实现显著提升。同时,示范区全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充分发挥食用菌特色产业园的龙头带动作用,做大做强“鱼菜共生”工厂化水产养殖、赤松茸种植等现代高效农业,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走进示范区古城街道博文社区,工作人员正积极引导孩子们进行阅读……示范区持续改善儿童安全出行体验、拓展儿童人文参与空间、开展儿童友好社区及推进友好自然生态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

  示范区坚持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动就学、就医、就业、养老、住房等各项民生事业协调发展。一批包括公办幼儿园、康养医院、体育公园在内的重点民生项目加快建设,公共服务供给持续优化。依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与深入基层的常态化调研,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及时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具温度、幸福生活更具质感。示范区34项省市民生实事均超额完成序时进度,新增技能人才培养任务完成率连续三年位居全市第一,荣获首届河南省技能人才高地先进集体称号。同时,“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深入推进,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积极搭建就业招聘平台,累计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130人,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向好。

  治理革新,构建平安和谐新气象

  近年来,示范区深入开展“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切实办理一批民生诉求,化解一批纠纷,攻克一批疑难矛盾,有效消除风险隐患。示范区党工委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梳理解决群众各类诉求问题,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23件,切实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与社会和谐稳定。

  在示范区鹿台阁景区淇河畔,示范区义警大队大队长王俊领暑期坚持给市民分发防溺水手册。“我们一直坚持‘主动警务、预防警务’理念,联手义警力量将警务工作延伸到‘最后一米’,充分发挥‘示范义警’群防群治作用,努力打造发案最少、破案最多、最平安的辖区。”示范区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示范区深化平安示范区建设,创新“示范义警”模式,开展“人人都是社区民警”活动,治安、刑事案件发案率均下降20%以上,有效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稳步提升。

  “以前觉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就是办证的地方,现在这里成了我们的第二个‘家’。”近日,示范区古城街道浦江社区居民张建国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排练豫剧时不禁感慨,“‘红动浦江’系列活动让我们这些退休党员职工还能为社会发光发热。”在城市基层治理中,浦江社区以服务居民为宗旨,从精心构建“一核一联四促五彩”理念,到扎实推进“1153”工作法,不断探索前行,实现了社区治理与服务水平的全方位提升。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示范区不断夯实基层基础、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擦亮生态底色,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坚实基础。为进一步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示范区推行“党建+网格化”模式,统筹抓好农村(社区)、企业、机关、学校等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树牢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鲜明导向,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引领,深入实施组织动员力提升行动,夯实基层基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文旅赋能,焕发千年文脉新光彩

  文旅融合,诗和远方牵手。近年来,示范区精心打造了“一带一环一片区”文旅发展新格局。“一带”上,依托朝歌文化园、鹿台阁等原有发展空间,引导企业开展多元化促消费活动,激发消费活力。“一环”上,强化跟踪服务,串联凯旋广场、月半弯、朝歌里等商业体,与朝歌文化园形成集食、游、购、娱于一体的循环商业圈。鹤好爱情文化产业园持续做大做强。“一片区”上,不断完善淇河下游中国农业公园乡村旅游片区配套设施,打造集现代农业观光、农耕体验、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于一体的田园风光体验园。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广大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其精神文化需求也逐步提高。示范区“商圈+”模式激活社区服务文化新生态。位于示范区古城街道博文社区的繁花里乐生活街区凭借其“空间赋能、业态赋能、服务赋能”三大支撑,让市井烟火与人文情怀交融。淇河书屋繁花里站将室外书院和室内书屋相结合,室内“书+咖啡+文化产品+自习室+提升课堂”多元融合,室外在屋顶打造鹤壁空中花园。

  资源丰富,提升功能服务全。截至目前,该区共打造6座淇河书屋,总藏书7万余册,实现通借通还。“神游朝歌”项目荣获河南省“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化和旅游优秀影像奖、年度文旅科技创新项目等荣誉。聚焦文化繁荣兴盛,文明程度持续提升。朝歌里街区收入达到去年同期3倍,被评为2024年度“全省十佳消费新场景”,文旅产业动能得到进一步释放。

  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示范区以场景营造、业态创新、品牌塑造、环境优化为核心,全面升级消费供给质量与体验,打造区域性特色消费目的地,有效释放内需潜力。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下一步,示范区党工委将全面落实“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及市委“十个聚焦”要求,大力弘扬真抓重干、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激发奋勇争先的志气,鼓足奋勇争先的干劲,锐意进取、善作善成,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努力走在前、当先锋。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提供

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