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商网
搜索
首页 > 科技 >正文

智能应用优化政务服务生态

经济日报   |  杨芊叶
2025-10-31 09:33:36

近日,重庆市“AI+企业码上服务”综合场景应用正式上线。企业扫码登录该平台可享受“一码通查”“一码通办”等智能服务。

  杨芊叶

  近日,重庆市“AI+企业码上服务”综合场景应用正式上线。企业扫码登录该平台可享受“一码通查”“一码通办”等智能服务。自9月试运行以来,该应用已覆盖重庆市131万余家企业,受理企业问题诉求406件。目前,智能应用正加快重塑政府服务模式,推动实现企业省心、政府省力、助企发展的多赢局面。

  “AI+企业码上服务”的模式有效破解了政策申报不畅、跨部门协同困难等长期制约企业发展的痛点。比如,算法模型可以与企业信息进行关联,自动生成定制化“政策服务包”,解决涉企政策“找不到、看不懂、申报难、往返跑”等痛点。企业通过统一入口,既能享受“一码通办”,更能借助平台的大数据分析能力,获取行业发展趋势预判和经营风险预警。

  “智能助手”是提升服务效能的得力工具。以往,为企业匹配政策需人工查阅大量文件、反复核对数据,效率低且易出错。如今,智能系统自动整合企业数据与政策信息,让工作人员得以更专注于与企业深入沟通、精准对接需求,切实提升了服务的精度和温度。

  智能应用赋能企业服务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服务理念的持续升级。通过人工智能预测预警功能,政府服务模式从“等问题上门”转向“找问题解决”,从“被动响应”升级为“未呼先应”,体现了以数字化思维创新服务模式的治理智慧,这一创新实践也由此展现出价值属性、治理属性和服务属性。

  为优化政务服务,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各地应结合实际推进智能应用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服务经验。需要做到打破数据壁垒,聚合分散的涉企服务信息,构建统一的“数据底座”;优化算法模型,提升多模态感知、机器学习等关键技术能力,在保障数据安全基础上实现数据驱动的智能化应用;加强服务专员队伍建设,既要熟悉平台操作,又需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专业能力。

  智能应用的搭建只是第一步,各地在推进过程中还需因地制宜完善制度设计与运营机制。在制度层面,一方面要明确各级服务主体以及智能技术的职能边界,做好现有业务流程和智能服务的融合适配,构建人机协同的高效服务闭环。另一方面要加大行业主管部门的协同力度,推动建立共性问题溯源治理机制,推动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升级。在运营层面,要注重组建专业运营团队,确保数据实时更新与系统持续优化。同时,还要坚持线上线下融合,避免线上流程“空转”,真正实现智能应用从“建好”向“用好、有用、管用”的跨越。

  在积极拥抱技术的同时,还需审慎防范伴随其的风险,构建稳健可靠的智慧服务体系。唯有建立完善的治理框架、动态的监管机制,方能驾驭好人工智能这把“利剑”,切实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

返回顶部